中車走向世界的背後,中國的汽車測試行業也功不可沒,並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2024年,中國蟬聯全球汽車出口第一當無懸念。
1月13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641萬輛,同比增長23%,而出口增速最為突出的就是電動汽車。據介紹,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2023年這一數字則是120.3萬輛。
也就是說,在2024年119萬輛的出口汽車增量中,有近80萬輛是電動汽車,新能源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的重要標簽。
海外市場為何對中國造新能源車如此認可?綜合來看,最決定性的原因,就是中國領先於全世界更早地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係,整個產業鏈從造車到造電池,再到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無所不包。
而且,中國不但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同時又因地域廣闊、氣候多樣、地形多變,擁有全球最複雜的行車環境,一輛新能源車如果能適應“複雜中國”,就已經大概率適應整個世界,具備了行銷全球的初步基礎。
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新能源車走向世界的背後,中國的汽車測試行業也功不可沒,並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實際上,在傳統汽車時代,汽車測試即已存在。而今,隨著汽車行業的深刻變革以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又把汽車測試的重要性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麵,新能源汽車的三電係統,即電池、電機和電控,其性能和安全性直接關係到車輛的整體品質,需要更加精準和全麵的測試技術;另一方麵,智能網聯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智能座艙係統等也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
尤其是,電池和自動駕駛係統都需要經受各種複雜路況和天氣條件下的測速考驗。因此,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爆發以及市場的全球化,中國的汽車測試行業隨之崛起,也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拿汽車碰撞測試來說,碰撞測試後的車輛基本已經報廢。在中國消費者以往印象中,這隻有國外豪車品牌玩得起。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的第三方測試平台也開始參與進來,甚至規模越來越大。
比如,行業內首個搭建常溫+極限環境全場景、係統性測試的懂車帝,就在近期的一次測試中,動用了30款60台新車進行一次性碰撞,而總的累計測試車型則超過3500款。
在新能源車領域,懂車帝自2021年12月完成新能源汽車業內最大規模冬季測試後不斷升級,到最近更是升級為全球測試。
如2024年11月至12月,懂車帝就在中國黑河、美國阿拉斯加、瑞典於默奧三地進行了相關測試,橫跨亞洲、北美、歐洲及北緯50度、60度、70度區域。其測試更覆蓋了近40個品牌90多台熱門車,包含基礎用車、主動安全、極限續航、拉力計時等科目,累計裏程近10萬公裏。
如此大規模的針對性測試,目的就是通過為中國新能源車匹配全球範圍內最適合目標測試項目的極限場景,向消費者展現車型間的表現差異,沉澱車輛的結構化數據,集中呈現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極寒條件下的真實麵貌。
這樣的極限測試,以平台的視角記錄和見證了中國新能源車的向新向前,但同時也是對中國新能源車技術和質量的真實考驗。
比如,這次測試共覆蓋近40個品牌90多台車,均為市場熱銷、關注度高、產品力強的新能源車型,均以中國製造為主,而且均為從市場上購買到的市售版本,與用戶能買到的版本完全一致。
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在這種包括極限測試在內的多元化測試中,難免會有測試車型“掉鏈子”,也難免會有廠家對測試結果不盡滿意。但積極開展多元化測試,卻又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走向世界不可缺少的環節。
通過多元化測試,不但可以幫助國內消費者更加放心地購買新能源車,對中國新能源車獲得海外消費者認可、更好滿足更多樣化、更具挑戰性的全球市場需求,也非常重要。
這是因為,不同地區的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偏好、使用場景等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也要求新能源汽車在設計、性能、安全性等方麵須做出相應調整。而這種調整,就必須依賴於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測試體係。
可以說,相比於整個汽車產業,汽車測試是一個規模不大的行業,卻又是汽車工業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傳統汽車時代,中國由於一直處於追趕狀態中,汽車測試行業也啟動較晚,但新能源汽車的異軍突起卻提供了在測試領域“彎道超車”的機會。
更由於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形成專業、完整的新能源車的測試標準,中國汽車測試行業完全可以通過更早、更多的測試實踐在未來的標準製定中取得先發優勢,同時也把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測試生態建立起來。
當包括測試在內的所有短板被補齊,一個齊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建立完成,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才有可能取得持續成功。
文 信海光
本文由才疏意廣網发布,不代表才疏意廣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xm9cm.com/C437v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