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相繼實施垃圾進口禁令,有望重構全球廢塑料貿易格局、迫使發達國家審視其管理政策,也對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中國商務部消息,泰國“商務部關於將塑料廢物指定為禁止進口到泰國的貨物通知”於202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不再允許進口對環境和公共健康有害的廢塑料。該決定是泰國塑料廢物管理計劃(2018-2030)的一部分。泰國政府強調,這是為了防止發達國家垃圾泛濫而采取的措施。
全球每年產生約4億噸塑料垃圾。中國於2018年停止進口再生塑料廢物後,發達國家的塑料垃圾集中湧入東南亞。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長期有償為歐洲、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處理塑料廢物。2022年越南的廢塑料進口規模超200萬噸,位居全球第二,緊隨馬來西亞之後。
泰國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間,泰國進口了110多萬噸塑料廢料,2023年進口規模為37.2萬噸。從2020年到2022年,泰國將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了15萬噸,政府於2023年2月製定了減少用作工業原材料的塑料垃圾進口的措施。
然而泰國等國的塑料處理往往管理不善。例如泰國許多工廠直接焚燒,每年至少有50000噸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水域。此外,泰國每年產生約200萬噸塑料廢物,但其中隻有四分之一被回收,政府計劃到2027年回收100%的塑料廢物。
另外,泰國國內活動人士指出,該國現行法律未能解決塑料廢物的過境問題,這意味著泰國仍然可以被用作向鄰國運送廢物的中轉站,正如地區人口販運犯罪問題一樣。
另一個地區大國印尼也將計劃在2025年停止進口廢塑料。但與鄰國一樣,印尼的處理技術嚴重落後。2023年該國3820萬噸廢棄物中,38%尚未得到妥善管理,其中廢塑料占比高達20%。
環保和醫學專家紛紛警告,如果不能就全球條約達成一致,塑料廢物將嚴重損害人類健康。新研究表明,接觸微塑料會帶來中風等巨大的健康風險。
2024年12月,“全球塑料條約”第五次政府間談判委員會會議在韓國釜山落幕,未能如期達成關於塑料汙染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俄羅斯在內的石油生產國對石油減產的抵製,導致談判失敗。各利益代表團在資金需求、資金機製等問題上也存在較難彌合的分歧。
本文由函矢相攻網拒絕成為發達國家“垃圾桶”,泰國全麵禁止廢塑料進口函矢相攻網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抖音號認證了可以給別人嗎?了解抖音號認證規則,正確使用認證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