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史小生
雲山戰鬥之後,誌願軍的突然後撤,讓在平壤的美第8集團軍司令部,沃克中將越來越感到惴惴不安。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參予了巴頓指揮的北非戰役及挺進法西斯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的資深指揮官,這種惶惑的心情可以說從未有過。
沃克非常矛盾,他的直覺告訴他;麵前的這個對手不是一個易與之輩,雖然目前他還不清楚對方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以至他對麥克阿瑟誇誇其談的言論暗中有些不以為然。難道事情真如麥克阿瑟所言,中國軍隊參戰的不過是一些建製不全的數量有限的軍隊嗎?難道中國軍隊在經過短暫接觸之後的銷聲匿跡果真是敗退嗎?難道麥克阿瑟所崇尚的空中打擊真的已使中國軍隊和北朝鮮人失去供給、瀕於崩潰嗎?

他知道,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聯合國軍的戰線已經拉得很長,而過了清川江一線,半島北部將突然展開,這就意味著他的第8集團軍將控製更為廣闊的戰線,一根拉得過長的弦是容易被打斷的。沃克想,如此之長的戰線要用有限的兵力來同時進攻和防守是困難的。
一、“聯合國軍”重振旗鼓,從東、西兩線展開鉗形攻勢
同時,在整個第8集團軍的東側缺乏側翼掩護。由於狼林山脈的阻礙,他與阿爾蒙德將軍指揮的第10軍團之間始終沒有建立起整體的協同進擊形勢。那麽,在第8集團軍和第10軍團的中間,則是聯合國軍進攻和防守的薄弱地帶。如果敵人聰明的話,定會於此地帶進擊,那時第8集團軍將何以處之呢?

再者,他的部隊同樣麵臨著供給的問題,第8集團軍如果投入進攻,則每天需要4000噸物資,要保證如此數目的軍需按時抵達,即使聯合國軍有數量眾多的飛機、汽車、船隻也並非易事。況且,朝鮮北部煩人的冬天使道路變得泥濘、滑溜,而道路本身就狹窄,陡峭。部隊的運動已越來越困難了。不少士兵對北朝鮮惡劣的氣候埋怨不已。作為主要友軍的南朝鮮人,則似乎尚未從與中國軍隊初次戰鬥遭受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變得遲鈍。
“這些南朝鮮人”,沃克忿忿不平地想道:“好像從來都隻會打落水耗子,當北朝鮮軍隊潰敗之際他們作戰是多麽勇猛,推進是多麽快速。而一旦遇到強硬的對手,便像挨打的狗一樣祈求美軍的保護,怎麽能寄希望於這樣一支軍隊呢?”

另一方麵,沃克又抱有某種信心。畢竟,自己手下的這支軍隊是現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大軍隊,其戰鬥力和裝備足以傲視天下。也許中國軍隊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強大。即便他們人多勢眾,但在美軍強有力的炮火和空中打擊下,也可能喪失戰鬥力。那麽,繼續向北推進,要占領整個朝鮮半島北部就不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沃克如此僥幸地認為。
遠在11月6日,當中國軍隊剛剛脫離接觸之際,麥克阿瑟就給沃克下達了第一道進攻作戰命令。矛盾重重的沃克采取一種謹慎的姿態,他拖拖拉拉地整頓部隊,重新製作作戰計劃。但又不能對麥克阿瑟一次又一次的催促置之不理。第8集團軍就在這樣的狀態中,在朝鮮寒冷的冰雪裏準備進攻。

相較之下,東麵指揮第10軍團的阿爾蒙德少將倒是躍躍欲試,鬥誌昂揚。他指揮的美陸戰1師和美步7師兵分兩路,分別向長津湖和利原、惠山進攻,其進攻未遭到重大抵抗、一直進展順利。阿爾蒙德為此感到振奮。
10月26日,美陸戰1師在元山登陸之後,一路向北,向長津湖推進,除了沿途北朝鮮人不成規模的抵抗之外,幾乎沒有通到大的障礙。11月5日前後,美陸戰1師曾在水洞附近與擔任阻擊任務的誌願軍第42軍之124師激戰,但對方不久便退走。11月15日,他們占領下碣隅裏,10天前此地曾是誌願軍124師師部所在地。阿爾蒙德興高采烈,指示陸戰1師說:10軍團“要在冬季到來之前急速推進至滿洲邊界,這樣,我們就不必在冬季條件下進行一場戰役。”

而美陸戰1師的師長奧利弗ⷥ斯將軍卻並不那麽樂觀。這支部隊曆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46年美軍為海外征服戰爭專門設立的老陸戰1團。遠在半個世紀以前的1900年,美陸戰1師就參加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鎮壓義和團的侵略行動。其作為一支部隊揚名天下,始於第二次大戰。
二、陸戰1師是美國軍隊中的精銳
1941年2月,陸戰1師正式組建,隨即被派往太平洋戰區參加對日作戰。它參加的第一次戰鬥是1941年8月在瓜達卡納爾島與日軍的戰鬥。這場戰鬥正是美軍在太平洋的首次反攻作戰。此次戰鬥一直持續到 1943年1月,最後以日軍撤離該島而告終。這次戰鬥的激烈程度是難以描述的。

在這個長160公裏、寬80公裏的小島之上,日軍共陣亡了5萬人。僅10月23日一天,日軍就出動了22000餘人,在日17軍軍長百武將軍率領下向陸戰1師發起猛攻。但付出了2500餘人的死亡,卻未能前進一步。陸戰1師堅守該島4個月,傷亡達7500人之多。其拚死作戰的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1945年4月,陸戰1師又作為主力,參加了奪取素有“日本國門”之稱的衝繩島戰役。該戰役美軍參戰人數為18萬,日軍守島人數為10萬多。雖然日本軍隊在人數上處於劣勢,但其武士道精神卻使他們以一當十。最後,日軍戰死10, 7萬人,美軍也傷亡4萬餘人。其戰鬥之酷烈,為軍事史上所罕見。

更近一些,則是不久前剛剛完成的仁川登陸。陸戰1師作為登陸的主力,再一次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作為這樣一支軍隊的指揮官,史密斯將軍當然不是庸碌之輩。11月3日在水洞附近,他的先頭部隊陸戰7團剛剛與中國人交過火。這是陸戰1師與中國軍隊的第一場戰鬥。但享有盛譽的陸戰1師卻未討到任何便宜。據該團的報告,史密斯讀到了這樣一篇戰鬥描述:

……午夜過後不久,中國人突然發起進攻,衝天的火光和軍號聲是從每一條山脊發起這場進攻的信號。當中國人遇到抵抗時,他們便用輕機槍和手榴彈凶猛拚殺;當他們在你的防線上發現漏洞時,便蜂擁而至。夜色中仿佛四處都是中國人。一輛俄製的T-34坦克衝破了一個路障,衝向第1看的指揮所、不分青紅皂白地向迫擊炮陣地、車輛甚至單兵射擊。陸戰隊1枚35毫米的火箭擊中了這輛坦克,它的炮塔突然轉過來,隻用一發85毫米的炮彈,便打掉了這個陸戰隊的火箭發射組。然後這輛坦克掉過頭來,隆隆向北開去。
…中國人打得頑強不屈。伊賽連的兩個排向在一個高地掘壕據守的中國人猛撲過去,但卻被羅伯特ⷨ𘭥豤者所目睹的毫無疑問是最為密集的手榴彈火網所擊退。一個中國阻擊兵,接二連三地打倒了陸戰隊員。

顯然,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對手。勇敢、士氣高昂、有極強的戰鬥力。對這樣的對手怎能掉以輕心?他們突然的消失並不就是敗退,從他們作戰的狠勁上看來,顯然是有恃無恐,完全不把陸戰1師放在眼裏。陸戰1師並非是一支逃避惡戰的軍隊,從來它都是以敢打惡仗著稱的。但是,“陸戰1師也不打稀裏糊塗的仗”,史密斯將軍想。“這是一支海軍陸戰隊,而不是一支步兵。”
阿爾蒙德是要他的陸戰師沿興南至長津水庫南端的小鎮下碣隅裏向北推進。

三、海軍陸戰1師走的是一條什麽樣的路呢?
這條“道路”是一條由泥上和礫石鋪成的狹窄的小路,一直在山中彎來繞去,時而在山頂,時而在陡峭的半山腰空懸,一側是峭壁,另一側便是深穀。道路之窄剛能容得下一輛車通行,有時陡峭的、長長的斜坡連吉普車也難以翻越。
因而,史密斯將軍認為,要他的機械化部隊通過這樣一條路去攻打敵人,而且沒有任何側翼掩護,簡直是愚蠢萬分。史密斯將軍不能違抗命令,但對失敗的預感卻使他未雨綢繆。他下令他的部隊在下碣隅裏修建一個簡易機場以備使用,好撤出傷亡人員,此時阿爾蒙德將軍不解地問答:“怎麽會有傷亡?”

這使史密斯將軍為之氣塞。後來他寫道:“那便是你所麵臨的事情,他甚至不會承認有傷亡。”
而此時,阿爾蒙德麾下的另一支部隊,美第7師開始向惠山挺進。
該師於10月29日在利原登陸。下轄1萬3千餘人。該師指揮官為戴維ⷥ𗴧將。根據阿爾蒙德將軍的命令,巴爾少將製定了如下計劃:將全師分為3個部分。第1路由第17團擔任,沿北青、平山、惠山方向前進;第2路由第31團擔任,沿北青、鹹興、五老裏、新興裏一線,向赴戰湖方向前進。然後以第32團為預備隊、擔任後方警戒。配備美軍攻擊的尚有南朝鮮第1兵團的首都師和第3師。

10月30,31日,美第17團與南朝鮮首都1師第1團占領豐山。並在此處等待補給,因為美第7師的進攻路線同陸戰1師一樣,陷入了祟山峻嶺的糾纏之中。11月12日,阿爾蒙德將軍親自飛赴豐山。他根據“西線清川江一帶和東線赴戰湖、長津湖一帶,未發現中國軍”這一敵情綜合報告,命令巴爾少將揮師北進。到11月21日上午10時,占領惠山市區和鴨綠江南岸。
此時,惠山已於13日遭到美軍航空母艦艦載機的轟炸,85%的街區已被炸毀。美軍士兵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惠山城。鎮北側鴨綠江江麵、寬45-70米,水深約2米,江上橋梁己被炸毀。由此可以對望離江北岸約300米的中國長白縣城。中國軍隊的哨兵和來來往往的軍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阿爾蒙德與巴爾少將等人興衝衝地趕到惠山,並與一群高級軍官以中國東北為背景攝影留念阿爾蒙德鄭重其事地向巴爾少將說:
“僅僅20天前在利原登陸後,通過320多公裏的深山峽穀,克服大雪和零度以下的嚴寒,擊退了敵軍的頑強抵抗。您取得的成就將會永垂史冊。”
麥克阿瑟則給阿爾蒙德發電誇讚道:
“愛德華,祝賀你工致以真誠的祝賀。請轉告巴爾少將,美第7師獲得了最大成功。”

四、巴爾少將卻是有苦無處訴,他在私下對陸戰1師的史密斯”將軍說,這種推進使他緊張不安
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指揮這次行動,他手頭的補給從未超過一天的用量。在幾乎是無法通行的道路上,這樣做是如履薄冰。
事情正如巴爾少將所擔憂的那樣,由於在阿爾蒙德的不斷催促之下,美第7師急躁冒進,作為一支孤軍,其沒有任何側冀的保護,也未能得到供給保障。封後來這種神速的奮曾為他們帶來無用的讚譽的推進,變成了他們向死神的過於急切的擁抱:美7師的大部分人將極度痛苦地掙紮在畝風雪嚴寒和中國故士子彈所鑄成的陷阱當中。他們已不可能再從原路返回。

而此時,麥克阿瑟卻再度膨脹起來。11月24日,他發布了一份給所有部隊的公報:
聯合國對在北朝鮮作戰的部隊的壓縮、包圍已到關鍵時刻。在過去的3周裏,作為柑形攻擊的獨立組成邵分的各類空軍,以出色的協同和作戰能力發動了持續的攻擊,成功地切斷了來自北方的補給錢,這樣,由此而進行的增援急劇減少,基本的補給顯然受到限製。

這一鐵鉗攻勢的右翼在海軍的有力支持下,現已抵達居高臨下的地區,在地理上與可能把敵人的北部地區一分為二。今天上午,鉗形攻勢的西段發動了總攻擊,已完成包圍並夾緊鐵鉗。如果能夠成功,這實際上能結束戰爭,恢複朝鮮的和平與統一,使聯合國軍隊迅速撤退,並使朝鮮人民和國家得以享有全部主權和國際的平等。我們就是為此而戰。
為配合他這一展示美好前景的公報,11月24日當天,麥克阿瑟就飛抵設在清川江邊新安州的美第8集團軍句令部,並乘吉普車視察前線,並進一步向前線將領和士兵灌輸他速戰速決的夢想。

他向美第24師的師長約翰ⷤ𘘥凥𐑥𐇨ꪯ
“我已經向第24師的小夥子們的妻子和母親打了包票說,小 夥子們將在聖誕節回國。可別讓我當騙子。趕到鴨綠江,我就放你們走。”
隨後,麥克阿瑟為了展示其英雄氣概,登上盟軍最高司令號座機,向他的駕駛員下令說:“朝西海岸飛,然後沿鴨綠江向北飛。”像他在仁川登陸前曾做過的那樣。這使他的幕僚們麵麵相覷,不勝驚恐。

飛機在鴨綠江口掉頭向東,在2500米左右的空中沿江飛行,這使機上人員能夠清楚地看到白雪皚皚的中國東北。公路和小路都曆曆在目,但並無大量運動的痕跡。厚厚的雪遮蓋著地麵,老眼昏花的麥克阿瑟可能什麽也沒有看見便向隨從們宣布:在鴨綠江兩岸沒有大部隊運動的跡象。交通線已徹底被摧毀。倒是他的心腹惠特尼真實描述了他的所見和所感:
“極目所望是無窮無盡的窮鄉僻壤、崇山峻嶺,裂穀深峽。近乎於黑色的鴨綠江水被束縛在死一般沉寂的冰雪世界中”

這令惠特尼等人不寒而栗,深感恐懼。
當素以“瘋狗”著稱的沃克目送麥克阿瑟的座機消失在天空之後,沃克低聲咕濃了一句:“胡鬧。”誰也不知道他指的是什麽。他轉過身來,交給24師師長莎奇少將一封給作為先頭部隊21步兵團指揮官理查德ⷦ晴芬斯上校的信:
“你告訴斯蒂芬斯,叫他一聞到中國飯的氣味就撤退。”
作者簡介:太史小生,曆史領域愛好者,特別是熱衷於黨史、軍史的閱讀與寫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曆史,更理性地看待曆史,更流暢地書寫曆史。
歡迎廣大曆史愛好者斧正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