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7:12:04
1969年,王近山終於從農場副場長一職上調了出來,回到南京軍區任職,他的老部下尤太忠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激動,他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這位老領導了。
在詢問到王近山所乘坐的火車抵達南京的確切時間後,尤太忠準備聯絡一下曾經在王近山手下一起共事的老戰友,一起去火車站迎接王近山,給他一個驚喜。
可一個個電話打下來,除了李德生、肖永銀等寥寥數人響應,並且表示當天一定會從外地趕來相迎,其他戰友都紛紛推脫,表示走不開,更有甚者,甚至勸尤太忠也離王近山遠點。
尤太忠十分憤怒地對他們說道:“你們不敢去接,我自己去接!”

為什麽,王近山會從軍區首長被調到農場當副場長?
又為什麽,在王近山回到軍區之後,曾經的老部下卻選擇視而不見?
1931年,尤太忠還是個毛頭小子的時候,就加入了鄂豫皖紅軍隊伍,和王近山分在了一起。由於王近山比尤太忠隻大三歲,故鄉又是臨縣,因此兩人相識之後關係非常要好,而大了三歲的王近山也常以兄長自居,對尤太忠十分的照顧。
後來經曆過許多場戰鬥之後,王近山積累了許多軍功,在紅軍長征中,王近山被任命為紅四方麵軍紅31軍第93師師長,而尤太忠繼續在王近山手下擔任排長、連指導員、營指導員等職務。兩人配合默契,王近山一下令,尤太忠很快就能領會王近山的意思,從而指揮部隊做出相應的動作,斬獲了不少戰果。
全麵抗戰爆發之後,第93師改編為八路軍第386旅第772團,王近山出任副團長,而尤太忠繼續選擇跟在了王近山身邊,先後擔任772團的連長、營長等職務,後續,王近山因工作調動,離開了386旅,而尤太忠一直留在這,還當上了新擴編17團的團長,可這時王近山又被調了回來,當上了386旅的旅長,兩人的上下級關係又繼續延續了下去。

在解放戰爭時,王近山出任了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尤太忠依舊跟隨在王近山手下,隻不過,他這次的職位是旅長,這讓兩人的革命情誼愈發的深厚了。
在襄陽戰役中,王近山帶領著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銀,以反常規的打法“刀劈三關”攻下了號稱鐵城的襄陽,立下了赫赫戰功。
新中國成立後,王近山在組織的委任下擔任了北京軍區副司令、公安部副部長。而尤太忠被調任了南京軍區軍長,兩人這才分開。
1964年,王近山因為感情問題跌入人生的低穀,從北京軍區副司令兼公安部部長被調到河南周口西華縣一個農場當副場長,眼看著日子過的非常艱難的尤太忠,心裏十分難過,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幫助老軍長恢複原來的職位。

在1969年九大在北京召開,尤太忠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在會議期間的一天晚上,尤太忠陪著時任南京軍區總司令的許世友出來散步,有意無意地說道:“王近山同誌的問題,處理的是不是有些重了,一個為革命流過那麽多血的老同誌,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去一個農場當副場長啊。”
許世友則讚許地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在會議空檔的時間裏,許世友將軍走到了毛主席身邊,兩人互相問候了幾句後,許世友將軍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向毛主席說:“主席,有幾個人當年打了很多漂亮仗,但是現在日子過的很難,能不能讓他們回來。”
毛主席疑惑地向許世友問道:“是誰?”
許世友將軍則回答道:“是王近山同誌,他雖然犯了些錯誤,可處理的是否有些重了。”

許世友將軍
毛主席想起這個王瘋子心情也不錯,他向許世友問道:“可王近山是一員猛將,又有哪個軍區願意要他呢?”
許世友將軍當即表示,南京軍區可以接受王近山同誌。
於是毛主席就將指示安排了下去,王近山的人生終於迎來了轉機。
尤太忠聽聞了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在打聽到老領導王近山確切的來軍區時間後,他就開始張羅著迎接王近山,可隨著他打完一個又一個電話,他的臉色漸漸陰沉了下來,原來除了寥寥數人之外,其他人不是謊稱自己有事,就是直言自己不方便去,更有甚者,還勸尤太忠離王近山遠點。但尤太忠深知老領導對自己恩重如山,沒有王近山當年的知遇之恩,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所以他不顧別人勸阻,和匆匆從別的軍區趕來的李德生、肖永銀一起,來到了南京火車站準備迎接老領導的到來。
綠皮火車終於緩緩進站,在座椅上等待的眾人一下子都站了起來,以軍姿的方式迎接王近山的到來!

尤太忠
王近山帶著一大家子人從火車上下來以後,看著幾位久別重逢的老戰友,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把手中提著的包裹交給尤太忠:“這是給你們幾個帶的,我自己弄的,別人可吃不到。”
尤太忠看向手中的包裹心裏頓時有些酸澀,隻見包裹裏裝著一些紅薯、玉米,還有一隻被五花大綁的老母雞,諸多感慨一起湧上尤太忠的心頭,幾人緊緊的擁抱在一起,留下了幾滴英雄淚,好在老領導回來了。
當時已經深夜,匆匆趕路的王近山還沒有吃飯,於是眾人回到南京軍區後安排廚師炒了兩個菜,吃飯之間聊得熱火朝天,其中就聊到了王近山的感情問題,王近山有些感慨的說道:“當年真該聽周總理和小平同誌的勸啊!”
原來王近山在戰鬥中的脾氣就非常暴躁,戰鬥一旦打響,他的身邊就要跟7、8個警衛員,否則他就會衝到敵人的陣地上去拚刺刀,一兩個警衛員根本拉不住,在襄陽戰役中,他看自己的部隊久攻不下,氣得他扛起梯子就往城牆上跑,幸好被警衛員拉住,而他的部隊也延續了他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經常與敵人死拚到底,國民黨八十五軍的一個團長在用望遠鏡觀看過王近山部隊的戰鬥後,直接嚇到了投降。

這個敢打敢拚的性格讓王近山帶出了一個作風強硬,敢打硬仗的部隊,可放在生活上,就沒有那麽合適了,王近山與妻子在生活中相處一樣還保持著軍隊風格,與妻子多有不和,經常爆發激烈的爭吵。而他的妻子性情也十分剛烈,直接寫信向中央告了王近山的狀!
王近山得知這個情況後勃然大怒,一不做二不休,他直接向中央打了離婚報告,而當時軍隊之內正盛行一股歪風邪氣,很多身居高位的將領都與原配妻子離婚之後再另尋新歡,中央發覺之後決定好好整治一下這股風氣,王近山正正好好撞在這個槍口之上。
中央直接傳話過來:“收回離婚報告就算了,否則直接開除軍籍!黨籍!”
可王近山性格非常倔,他認定的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前來求他收回成命的老部下都快向他跪下了,但還是不行,他向老部下說道:“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這就是我的性格,組織怎麽處理我我都接受!”
事情越鬧越大,到最後甚至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同誌都過來勸解他,可還是沒有用,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死理。
王近山的倔強惹得毛主席非常不高興,於是他親點劉少奇處理此事,正好殺一儆百!
於是王近山就被免除了一切職務,調到了周口的一個農場裏擔任副場長。
也正是因為王近山曾經因為生活作風問題,遭受過中央的嚴肅處理,這才導致有些老部下不敢接近他,怕受到牽連。
但是尤太忠卻不管這一套,他還曾在晚年接受采訪時說過:“自己的老領導落難了,你不站出來說句話,老領導回來了你不敢出去迎接,那還算個人不算。”
尤太忠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年跟隨王近山出生入死之時,老領導曾不止一次地救過他的性命,連這條命都是王近山給的,還有什麽是不能為老領導做的呢?

在王近山回到軍區之後,職位並沒有尤太忠高,在尤太忠召開的會議上,王近山卻毫不別扭,一口一個領導地叫著,叫得尤太忠苦笑連連,要知道,在戰爭時期,王近山一皺眉頭,都嚇得尤太忠心驚膽戰的,這如今身份突然轉換,讓尤太忠非常的不適應。
因為這個事,私下裏尤太忠還找過王近山一趟,他想讓老領導直接喊他名字,這樣可以不那麽別扭,誰知道這個提議卻招來了王近山的一頓狠批,他告訴尤太忠,軍隊有軍隊的規矩,自己是一名軍人就自然要遵守,受到批評的尤太忠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露出了開心的笑。
當時中國與蘇聯關係十分緊張,隨時有可能開戰,王近山那時的腿腳已經不利索,但還是在警衛員的攙扶下走遍了南京軍區三千公裏的防線,在各處能夠防禦的地方做上記號,勞累的工作,加劇了他身體情況的惡化。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將軍在南京逝世,終年才63歲,在彌留之際,王近山已經神誌不清,他拉住小兒子的手呢喃的問道:“敵人打到哪裏了,誰上去了。”
他的小兒子回答道:“尤太忠叔叔上去了。”
王近山回答道:“尤太忠上去,我就能好好睡一覺了。”
王近山臨終之時,床頭的錄音機放著是嘹亮的軍號。
可王近山逝世之後,南京軍區的司令卻遇到了難題,他認為王近山的軍職和他曾經立下的赫赫戰功實在太不匹配,於是他把難題留給了尤太忠。

尤太忠大筆一揮,將王近山的軍職更改成了大軍區副職,事情傳到了鄧小平同誌耳朵裏,鄧小平同誌決定給予王近山大軍區正職待遇。追悼會與撫恤規格同樣也按照大軍區正職待遇發放。
又過了十三年,為紀念王近山的文集出版,老首長鄧小平特意為這位桀驁不馴而又戰功赫赫的愛將深情題詞:一代戰將。
電視劇《亮劍》裏李雲龍的原型正是王近山將軍。將軍雖然已經逝去,但他“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依然感染著我們。
发表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