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財經 許淑敏
時隔四年,2025年春季策略會回到大本營武漢舉行。
而上台致辭的,是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
這兩年,不管是分析師會議、投資策略會,亦或是新年獻詞,對外公開發聲更多的高管,還是劉元瑞。
比起董事長,總裁露麵的頻率更高。
金才玖於2022年擔任長江證券董事長以後,薪酬還低於劉元瑞。2022年、2023年,金才玖薪酬分別為149.66萬元、181.1萬元,而劉元瑞薪酬分別為199.61萬元、200.4萬元。
此番金才玖辭職的消息傳出,市場沒有太多意外。
三年前,金才玖出任長江證券董事長的時候,長江證券的大股東還是三峽集團。而金才玖曾擔任三峽資本董事長、三峽財務公司總經理、三峽集團資產財務部主任等職位,主要工作經曆在三峽集團體係內。
彼時,長江證券公告稱,金才玖出任長江證券董事長,體現出各方股東進一步融合力量,推動長江證券全麵發展,支持公司做大做強,服務湖北、建設湖北的信心與決心。
但2024年3月,湖北國資旗下長江產業集團以非公開轉讓方式受讓和三峽資本所持長江證券全部8.63億股股份,占總股本15.6%。同日,長江產業集團與長江證券部分股東簽署一致行動協議。
去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出具了《關於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有股東非公開協議轉讓所持股份有關事項的批複》,但此次轉讓仍需獲得證監會的批複。
待本次轉讓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並完成股份過戶後,湖北省國資成為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而三峽集團不再持有長江證券股份。
因而,三峽集團方麵派駐的董事長退場,亦是自然而然。
3月2日,長江證券公告顯示,因工作調整,金才玖申請辭去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委員職務。
根據《公司章程》規定:“公司副董事長協助董事長工作,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履行職務;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過半數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履行職務”。
而長江證券方麵表示,公司副董事長陳佳因工作衝突不能代為履行職務,董事會全體參會董事一致同意推舉黨委書記、董事劉正斌代為履行職務。
公開資料披露,劉正斌現年53歲,曾任湖北省鐵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湖北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等。
按照此前湖北省發改委官網的信息,劉正斌為湖北省發改委5個副主任之一,主要分管政策研究室、國民經濟綜合和運行調節處、地區經濟處(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辦公室)、長江經濟帶發展處、工業發展處、服務業發展處、高技術產業處等等,負責聯係湖北省能源局。
劉正斌作為湖北省國資的代表,代為掌舵長江證券。
從他的履曆來看,劉正斌主要在經濟、產業、能源等方麵具備一定的能力與經驗。
而現時的長江證券,亦處於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
作為湖北省的老牌券商,長江證券發展至今已有30多年曆史,並於200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第6家上市券商。
但過去多年,長江證券市值排名不斷掉落,已從2015年的市值超千億、排名上市券商第9位,下降至2024年末的第27位、市值約377億元。
這幾年,長江證券業績波動明顯。2020年-2023年,長江證券營收分別為77.84億元、86.23億元、63.72億元、68.9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0.85億元、24.1億元、15.09億元、15.48億元。
2024年,長江證券“增利不增收”,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67.9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39億元,同比增長18.81%。
以2024年上半年財報來看,長江證券各方麵業務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包括經紀、投行、自營等傳統業務承壓。
經紀業務方麵,受到市場交易量下滑及傭金率下降影響,期內手續費淨收入12.41億元,同比減少2.92億元,降幅 19.05%。
而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1.2億元,同比減少0.98億元,降幅44.96%。早於2023年,長江證券投行業務質量評級已從A類被下調到了B類。
此前因為擔任礦產、亞太網絡資訊、恒電控股、萬創國際、恒昇昌、百應租賃等六宗上市申請的保薦人並履行其職責期間犯了嚴重且廣泛的缺失,長江證券被香港證監會譴責並處以罰款2000萬港元,同時局部暫時吊銷長江證券融資牌照,由2023年8月18日起計為期一年。
另一邊,長江證券正在不斷增強研究機構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近日,在機構調研當中,長江證券方麵回應了研究業務的發展路徑:未來,公司研究所將立足“研究驅動、科技賦能”的經營策略,以“研究+定價”為核心, 加強一二級市場聯動,拓寬研究服務邊界。
同時,推進AI在投研領域的應用,創新傳統研究方式,豐富客戶服務措施、提升客戶黏性,建立良好品牌形象與行業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