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網宿科技跌5.42%,華安媒體互聯網混合A基金重倉該股
- 编辑:旗幟鮮明網 - 671月10日網宿科技跌5.42%,華安媒體互聯網混合A基金重倉該股
轉自:揚子晚報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汽車市場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格局,、華為鴻蒙智行、蔚來、小鵬、小米等品牌都在銷量方麵創新高。
根據蔚來公司發布的銷量數據,2024年12月蔚來公司交付新車31,138台創曆史新高,其中第二品牌樂道在12月交付新車10,528台。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蔚來公司在2024年5月才推出的全新品牌,樂道的第一款車L60在2024年9月28日開始交付,12月是該車型的第三個完整交付月,數量即超過1萬台,交付速度在行業中位居前列。
從數據可見,樂道對於蔚來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至少驗證了一點:多品牌戰略在現階段對銷量提升有促進作用。不過,長期運營多個品牌對公司的體係化能力挑戰巨大,尚未盈利的蔚來能堅持多久?2025年,多品牌布局的蔚來公司會有更大的增長機會嗎?
“蔚三萬”驗證多品牌戰略可行性
蔚來2024年的一些舉動“頗有爭議”,最明顯的就是推出第二品牌樂道和第三品牌螢火蟲,畢竟在普遍緊縮的大環境下,蔚來堅持多品牌戰略,頗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
放眼全國,當年號召“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吉利,已經開始縮減旗下子品牌,而理想、小鵬、小米等造車新勢力,都選擇了爆款策略,也就是將某一款或幾款車型打透。
不過,樂道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L60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實現單月交付超過1萬台,在業內處在領先水平。相比去年高流量的新車小米SU7,在去年3月28號上市,6月份交付量正式突破1萬台,也是花費了3個月的時間。這意味著,樂道已經在家庭用車市場有了根基,有進一步上量的潛力。
其實,蔚來公司的多品牌戰略,與行業中的普遍做法(臨時獨立一個品牌發展)不同,而是早在十年前就開始醞釀。正如蔚來李斌所說,多品牌戰略從蔚來創立之初就已經規劃好了,不是一時興起。李斌曾經表示:“蔚來品牌從高端市場入手,是因為BBA轉型相對較慢,有一定的窗口期。同時,在較長的時間內高端市場存在優勢。”
按照李斌的說法,推出樂道等新品牌,是為了實現蔚來“Blue Sky Coming”的願景,這不僅需要公司服務高端市場,還要服務大眾市場。就像特斯拉一樣,先從高端入手,然後再推出Model 3等車型。
為了讓蔚來品牌立足高端市場,蔚來公司十年來投入超530億元進行技術創新,構建了覆蓋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全場景的12項全棧技術布局,全球專利超過9000項,在新能源車企中位於前列。

另外,蔚來公司十年已在全國布局超過3000座換電站和超過25000根充電樁,是全國建設充換電設施數量最多的車企,建立的“可充可換可升級”的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補能問題。
因此,樂道品牌直接“享受”了蔚來公司十年技術和補能成果。從根本上說,樂道建立在蔚來公司較為成熟的體係競爭力之上,產品力方麵較同級車更為突出,更容易在短時間得到市場認可。

可見,蔚來公司的多品牌戰略,更符合一家新勢力對“多品牌”和“經濟性”的均衡需求。試想一下,如果樂道獨立發展,蔚來公司需要重新搭建地基,那麽前期的投入將非常巨大。
“省錢模式”下的多品牌格局
透過樂道可以看出,蔚來公司通過一種近乎精益的方式讓新品牌起步,避免了二次開發的高額投入,既能保證蔚來的高端品牌價值,也能夠擴大主流家用市場。
2024年12月21日,蔚來公司發布了第三品牌螢火蟲。按照蔚來公司此前公開的規劃,三個品牌的定位也有區隔:蔚來主打高端,走量的KPI落在了第二品牌樂道上,螢火蟲的高端小車定位不僅包括國內市場,還適合出海。根據市場數據,全球小型車市場規模超過1000萬台,中國市場也有數百萬的潛在需求,可以支撐螢火蟲品牌的長遠發展。

螢火蟲發布之後,李斌向外界重申了蔚來公司打造三個品牌的合理性。
“我們現在選擇做三個品牌非常合理,肯定會產生‘1+1+1 3’的效果,因為研發、供應鏈、服務體係都能進行協同。比如操作係統,做一個品牌也要花這麽多錢。但是如果做了三個品牌以後,很多研發費用就可以分攤到數量更多的車上。因此,蔚來在新車型上的投入,要遠小於一家新公司推出車型時要投入的研發。”李斌直言。
不難發現,李斌看明白了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一個重要邏輯:無論是什麽價位的車型,代碼的成本基本是一樣的,研發費用、固定費用分攤,甚至供應鏈成本下降。
按照李斌的計劃,隨著三個品牌成熟運營,蔚來一直堅持的技術投入,最終會帶來成本優化。以芯片研發為例,蔚來1顆自研芯片神璣NX9031,即可達到當前市場主流4顆智能駕駛芯片的性能水平,而目前,市場主流的Orin-X芯片成本約400美元/顆。此外,蔚來自研激光雷達芯片楊戩,每顆可節省數百元的成本。
據推算,蔚來僅兩顆自研芯片應用,就能蔚來公司每台車節省幾千甚至數萬元的BOM成本,以年銷量20萬台預計,僅芯片費用將節省數億甚至數十億元開支。
當然,這一切要建立在銷量增長的基礎上。
從翻番到盈利,隻有一步之遙?
基於對2025年新能源車市發展的看好,不少車企調高了2025年銷量目標,蔚來、小米更直接提出了“銷量要翻番”。
“2025年銷量翻番,我覺得這是一個合理的目標。單獨蔚來品牌肯定是沒法翻番的,加上樂道,我覺得這應該是能做到的。簡單算算賬,樂道平均一個月2萬台,一年也是20多萬台。如果蔚來在今年再保持一定的增長,加起來就是40多萬台。再加上螢火蟲,高端小車,一個月幾千台。加起來的話,我覺得翻番算一個合理的數。”
從李斌的這番話可以看出,多品牌格局給了蔚來公司銷量翻番的底氣。

對此,德意誌銀行分析師王斌團隊預測,蔚來通過樂道子品牌和主品牌的雙線布局,2025年全年交付量將同比增長一倍,達到45萬台左右。這一預測與蔚來在去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提供的2025年銷售目標一致。德意誌銀行預測,2025年蔚來將憑借新車型和技術升級實現強勁增長。
當規模化上量實現後,蔚來就有望實現單車成本下降,從而實現減虧。或許對此發展路徑早有預料,李斌在去年11月發布三季度財報時,就公開提出了“2026年盈利”的目標。
對於實現盈利的過程,李斌也為大家算了一筆賬:“蔚來每年的研發支出大概是100多億,接下來,蔚來也會繼續保持這個研發強度,現在很多研發會逐步開始變現,如果未來一年銷量增長,基本上營收大概增長百分之六七十,後續毛利率如果能夠穩步增長,費用控製好,盈利的公式很容易計算。”
順著李斌的思路看,一方麵增加銷量,一方麵做好成本控製,等到今後技術成果進一步變現,運營效率提升,就能大幅減虧從而達到盈利。
不過,正如李斌所說,盈利和虧損是一線之間的事情,2026年盈利是蔚來的底線,不容有失。麵對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今明兩年的蔚來壓力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