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客溢價13倍收購有何隱情?

3月10日晚間,公告稱,愛美客國際擬以現金方式出資,以1.90億美元收購Mount Beacon、IRC、Mr.Choi持有的韓國REGEN Biotech, Inc.(下簡稱“REGEN”)85%的股權。其中愛美客香港出資1.33億美元,首瑞香港出資0.57億美元。

1344%估值溢價是否“太貴”?

愛美客此次收購韓國REGEN Biotech的估值爭議,成為市場焦點。根據公告,REGEN股東權益估值15.98億元人民幣,交易溢價率高達1344.12%。以2023年財務數據計算,其市盈率(PE)約為31.8倍(淨利潤5015萬元),顯著高於國內醫美企業平均20-25倍的水平。然而,這一估值背後隱含三重核心邏輯:

第一,技術稀缺性定價。

REGEN是全球第三家獲批聚乳酸類皮膚填充劑的企業,其獨有的多孔性微球結構專利能誘導膠原蛋白均勻再生,解決傳統童顏針的結節風險,技術壁壘構築護城河。在韓國VAIM專利訴訟中勝訴,進一步驗證其技術領先性。當前全球再生醫美市場增速達19%,而REGEN在台灣地區以30%市占率排名第一,證明其商業化能力。

第二,產能釋放的盈利彈性。

REGEN位於韓國原州的新工廠將於2025年Q2投產,產能預計提升3倍以上。以2024年前三季度淨利潤2950萬元推算,新工廠達產後年淨利潤或突破1.5億元,動態PE將降至10倍以下,與愛美客50倍PE形成套利空間。

第三,國際化資質的溢價

REGEN產品已在34個國家和地區獲批(AestheFill)和24個國家和地區獲批(PowerFill),覆蓋歐美、東南亞等核心市場。這種準入資質相當於為愛美客節省10-15年海外開拓周期,其隱性價值難以用財務數據直接衡量。

高溢價收購背後的焦慮?核心產品增長乏力,結構性風險凸顯

其一,單一產品依賴度是否過高?

愛美客營收高度依賴“嗨體”係列產品(占營收約60%),而該產品2024年麵臨“潤致ⷦ 𜦠𜩇”的競爭,其頸紋修複市場獨家地位被打破。盡管“濡白天使”凝膠類產品增速較快(2023年增長81.43%),但仍需應對AestheFill、法國高德美童顏針等競品的夾擊,市場占有率麵臨稀釋風險。

其二,新品研發與商業化受阻。

新獲批的“寶尼達2.0”(頦部填充)與在研肉毒素產品麵臨激烈競爭,肉毒素市場已有六款獲批產品(如的肉毒素),未來可能陷入價格戰。此外,重組膠原蛋白、溶脂針等新賽道布局較晚,研發進度落後於、四環醫藥等對手。

其三,產品降價壓力與毛利率下滑

玻尿酸產品出廠價持續下降(2019年354元/支→2023年325元/支),疊加行業“以價換量”趨勢,毛利率超95%的高紅利可能難以為繼。2024年雙十一期間,競品喬雅登價格腰斬至980元,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是否協同?

首先,看看產品矩陣是否互補。

REGEN的凍幹劑型產品(AestheFill、PowerFill)與愛美客的凝膠類再生材料(濡白天使)形成差異化組合,覆蓋麵部填充、身體塑形等多元化場景。這種“凍幹+凝膠”雙劑型策略,可滿足從精細皺紋修複到整體輪廓重塑的全需求,構建起再生醫美完整解決方案。

其次,渠道能否雙向賦能?

國內市場:愛美客通過收購繞開江蘇吳中的代理權壁壘,直接掌控AestheFill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渠道。江蘇吳中2024年憑借該產品實現醫美業務收入翻倍,但未來可能喪失控製權。

國際市場:REGEN的全球化經銷網絡(覆蓋60餘國)為嗨體、濡白天使等產品出海提供現成通路。以AestheFill在歐美300-500美元/支的定價估算,海外收入潛力是當前規模的5-8倍。

最後,生產與研發是否協同。

愛美客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可使REGEN生產成本降低15%-20%,而REGEN的韓國GMP認證工廠則為愛美客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尤其是應對美國對中國生物製造產業的限製。研發層麵,愛美客8款III類醫療器械研發經驗可加速REGEN產品適應症拓展,例如將其應用場景延伸至私密填充、疤痕修複等新領域。

需要強調的是,中韓企業管理文化差異可能影響整合效率,且愛美客需解決REGEN短期業績下滑與長期產能爬坡的節奏匹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