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与 | 时间:2025-07-05 07:50:37
明代禮部侍郎李紹
李紹(1407年―1471年),字克述,江西安福人。宣德八年進士,天順中為禮部侍郎。曾任通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國史副總裁、翰林學士兼經筵官等職。李紹刻苦問學,有異書及古碑文字,必購求之。字畫出入晉、唐間,參以蘇軾,剛勁奇逸,自成一家。 李紹為官公正有器量,他逝世後,明憲宗深感惋惜。
相關史料
《明史 列傳第五十一》 鑒既得罪,吏部尚書姚夔請起致仕禮部侍郎李紹為祭酒。馳召之,而紹已卒。 紹字克述,安福人。宣德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大學士楊士奇臥病,英宗遣使詢人才,士奇舉紹等五人以對。土木之敗,京師戒嚴,朝士多遣家南徙。紹曰:“主辱臣死,奚以家為?”卒不遣。累遷翰林學士。以李賢、王翱薦,擢禮部侍郎。成化二年以疾求解職。紹好學問,居官剛正有器局,能獎掖後進。其卒也,帝深惜之。
文章
重刊蘇文忠公(蘇軾)全集序 古今文章,作者非一人,其以之名天下者,惟唐昌黎韓氏(韓愈)、河東柳氏(柳宗元)、宋廬陵歐陽氏(歐陽修)、眉山二蘇(蘇洵、蘇轍)氏及南豐曾氏(曾鞏)、臨川王氏(王安石)七家而已。然韓、柳、曾、王之全集,自李漢、劉禹錫、趙汝礪、危素之所編次,皆已傳刻,至今盛行於世。歐陽文惟歐所自選《居士集》,大蘇文惟呂東萊所編文選,與前數家並行,然僅十中之一二。求其全集,則宋時刻本雖存,而藏於內閣,仁廟亦嚐命工翻刻,而歐集止以賜二三大臣,蘇集以工未畢,而上升遐矣。故二集之傳於世也獨少,學者雖欲求之,蓋已不可易而得者矣。 海虞程侯自刑部郎來守吉,謂歐吉人,吉學古文者,以歐為之宗師也,嚐求歐公大全集刻之郡黌,以幸教吉之人矣。既以文忠蘇公學於歐者,又其全集世所未有,複遍求之,得宋時曹訓所刻舊本及仁廟所刻未完新本,重加校閱,仍依舊本卷帙,舊本無而新本有者,則為續集並刻之,以與歐集並傳於世。既成,教授王君克修請予序。 公為人英傑奇偉,善議論,有氣節。其為文章,才落筆四海已皆傳誦。下至閭巷田裏,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蓋當時所未有。其文名蓋與韓、柳、歐、曾、王齊驅而並稱,信如天之星鬥,地之山嶽,人所快睹而欽仰者,奚庸序為!獨推程侯今日所以傳刻之意,則不可不序以見之也。 蓋公文全集初有杭、蜀、吉本及建安麻沙諸本行於世,以歲既久,木朽紙弊,至於今,已不複全矣。茲幸程侯慕仰昔賢,思其著述,亟為尋訪,俾散亂亡逸者,悉收拾之,匯為一集,傳刻於世。使吾郡九邑之士,得而觀之,皆知學古之作,而無浮靡之習。四方郡邑之廣,以至遐裔之地,亦必因以流布,而皆有以沾其�馥。後之君子,將轉相摹刻以傳,又可及於久遠。則侯之幸教學者之意,非獨止於一郡,而達之天下,垂之後世無窮焉。是其有功於蘇文,豈不亦大矣乎!予故樂而為之序。古 成化四年春二月朔,通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國史副總裁、前翰林學士兼經筵官、郡人李紹序。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顶: 772踩: 932
评论专区